影像研究專論:鄭正清老師
傳播符號學概論
【傳播活動基本上是一種符號的活動】
例如上課是一總傳播,老師是傳播者 學生是受播者,文字語言聲音衣服動作皆可視為個人一總傳播符號。
【符號學是建構批判觀點的傳播理論基礎】
由批判的角度來看事件,會經由歷史緣由或是事件來判斷為什麼會導成現在的結果。例如以台灣教育來看,以前以社會觀點來看考大學是很難的事,會進大學很厲害,但是進去後才發現能考進大學的人都是家境富有的人,有時間和閒錢補習和研究功課。考不上大學的人比不代表比較笨,可能是因為家境關係無法好好專心念書,事件要從結構性的面去看不能只由表面解讀。
【傳播是什麼?】
主要分為兩個學派
1.過程學派
視傳播為訊息的傳遞,關注的面向為注重傳送者與接收者如何進行解碼。強調工具的使用,改善媒介和管道使訊息傳遞更加清楚,例如中華電信利用光纖改善加速使用者訊息的傳送。主張=當譯碼(傳播者)清楚解碼(接受者)就容易,傳播的障礙指的就是雜訊和噪音,或是如視覺傳達中常提到的如何透過版面的編排達到閱讀容易的目的。意義不能太模糊強調可以分析及量化的東西,例如收視率調查和民意調查。
2.符號學派
*關注受者與文本(訊息)的互動*
1.誤解必然是傳播失敗的證據,與過程學派不同的氏,過程學派相信只要工具管道弄好就不會有傳達上的問題,例如在統治的國家只要傳單發的好,媒體訊息清晰就有正確的傳達。
2.符號學派相信傳播的誤差含有文化的認知不同,會有無法傳達的時候,例如德國人打給美國人語言不同就算電話品質在清晰還是無法溝通。不能斷章取義要根據當事人的背景和當時的狀況來判斷事情。
3.現在的台灣媒體充斥著置入性行銷,只論立場不論是非,且大都刊登有利益性的新聞,在台灣看電視時候不能全面吸收不然就是阿呆。
傳送者與接受者一樣的重要
小結論
過程學派=探討行為科學,如何排除過程中的障礙達到良好的互動,認為只要排除萬難就會有
正確的訊息傳到受傳者腦袋,屬技術性
符號學派=偏向馬克思主義,現代女性主義等,強調與受傳者的互動認為傳播不單純,會因受
傳者的文化背景而有不同的認知。不認為訊息是表面上的那麼單純。
LV因大量的媒體傳播和品牌廣告而聞名,造成風靡。由認知心理學來解釋為經媒體的渲染和行銷的手法,將LV的符號用高質感的形象高度曝光,就可以讓消費者有LV是高品牌的認知。
【訊息跟意義的關係】
文本(訊息)<=.>指涉<=>讀者(消費者)
例如NIKE這品牌,本身是運動品牌但是經過明星代言包裝媒體的傳播,穿上NIKE有專業
的形象。這些附加的價值=指涉,一樣的訊息因為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解讀,設計者要注意的地方就在於指涉和消費者的關係,一樣的廣告會因代言人的不同而產生形象。
【廣告分享】
廣告有隱喻及明示兩總,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接受度,隱喻法善於將要傳達的訊息轉化成一般大眾知道的符號。如海豚=和平可愛 鯨魚=需要自由的空間才可生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